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法制报: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检察院这些新举措和老百姓密切相关!

浙江检察 2021-04-28


在一起涉及120余名嫌疑人的电信诈骗案中,杭州检察机关先后召开8次诉前会议,搭建认罪、退赔平台,最终49名被告人被提起公诉,59人自愿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14人获不起诉,追赃挽损67万余元。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少捕慎诉,全面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是我省检察机关深化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实现源头减少诉讼增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转变司法理念,在办案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现代化治理理念,强化恢复性司法,秉持谦抑、审慎、善意原则,妥善办理诉讼案件,协调推进“四大检察”,形成了诉源治理的巨大合力。



探索少捕慎诉新模式

今年7月19日凌晨,瑞安市安阳街道某小区门口,一阵激烈的争吵、打斗和警笛声打破了小区的宁静。原来,住户虞某和谢某在酒后发生口角,继而互殴。打斗中,谢某的头部和身体构成轻伤。案件随后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虞某和谢某是邻居,两人互殴发生在酒后且虞某有自首情节,他们有可能达成和解吗?抱着这个想法,办案检察官征求双方意见,结果他们都有和解意愿。通过检调对接,双方很快达成和解。


但案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为减小虞某再犯罪的几率,瑞安市检察院安排他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法治教育,对虞某开展帮教、预防。近日,在达到30小时以上服务时限后,检察机关根据公益组织出具的评估报告,对虞某作出不起诉决定。通过真诚悔罪,虞某不仅帮助了他人,也挽救了自己。


“轻微刑事案件的案件量大,部分案件被不起诉人也存在再犯罪的现象。对这类案件一概提起公诉,并不能达到很好的预防犯罪目的。”瑞安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探索借助社会公益组织力量帮教犯罪嫌疑人,瑞安降低了轻罪案件的再犯几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从更深层次、在更广领域推进“少捕慎诉”?


在浙江,不仅是瑞安市,各地检察机关纷纷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律协以及相关行政机关、调解组织等的协调配合,实现诉源共治、效果共赢。


在杭州,杭州市检察院与公安局、司法局会签《诉前会议实施办法》,以诉前会议为抓手加强刑事和解的力度和成效,目前杭州两级检察机关适用“诉前会议”创新机制已对153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义乌,针对醉驾案件居高不下的情况,义乌检警携手借力党委政府,以醉驾诚信体系、明确特定场所责任等举措,探索醉驾案件诉源治理新模式。


在洞头,检察机关利用智慧检务羁押必要性审查系统对办理的逮捕案件全面梳理,降低审前羁押率……


通过多措并举,浙江检察机关不断探索完善诉源治理的有效路径。今年1至9月,通过对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加大不捕不诉力度,全省不捕率达26.5%,不诉率17.4%,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


法庭是明辨是非、定分止争的神圣之地。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虚假诉讼不仅扰乱了司法秩序,侵蚀着社会诚信,更损害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公信。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16年至2018年,浙江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存在涉及虚假诉讼情况的有1315人,因虚假诉讼被裁定撤诉的涉案人有204人,被处罚款的为319人,涉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的655人,最终被定罪的达137人。


既然是编造、虚构的“假象”,就不可能天衣无缝。如何利用浙江的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让虚假诉讼无处遁形?


2018年初,绍兴市检察院的“民事裁判文书智慧监督系统”应运而生。通过“智能排查、人工审查、深入调查、移送侦查、裁判监督”,绍兴市检察院从近三十万份的民事裁判文书的大数据分析中,筛选出异常判决3000余件,初步研判发现案件线索1000余件,移送公安机关290余件,最终查明虚假诉讼事实的民事案件有百余件。大数据和智能化的运用,使虚假诉讼最终露出真面目。


针对虚假诉讼高发的民间借贷领域, 浙江省检察院还会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民间借贷相关刑事犯罪强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的会议纪要》,加大惩治力度,对民间借贷领域虚假诉讼标本兼治、协同治理。在今年5月最高检召开的检察机关加强虚假诉讼监督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的这些做法得到点赞,并向全国推广。



公益诉讼促进社会治理

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损害公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新职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守护公益,就一定要以诉至法庭的形式来实现。


11月7日上午,温岭市人民检察院会议室内,一场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和解公开审查会正在举行。对赔偿金额较少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探索诉前和解,不仅促使公益损害赔偿人尽快作出赔偿,修复生态,也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办案效率,这是浙江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领域推进诉源治理的又一个创新。


办理一案、警示一片。在公益诉讼这一全新的检察职能领域,我省检察机关不仅围绕环境和资源保护等五大领域开展监督,还在消防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展开积极探索,以检察公益诉讼促进一个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的整治,促进社会治理。


同时,开展公益诉讼的过程中,检察机关以诉前检察建议的形式促使公益侵害问题尽快在诉前解决,实现双赢、多赢、共赢。今年1至9月,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682件,监督纠正了一批领域内、行业内、区域内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普遍性问题,推动建立了长效机制,促进了行业和区域治理能力的提升。


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浙江检察机关还在办案中深化检调对接、刑事和解、司法救助等手段的综合运用,着力推动诉前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积极对接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充分运用远程视频接访、引入第三方调解以及涉检信访代办制等工作模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通过短信、电话、书面、网络等方式回复群众来信19008件,7天内程序性回复率100%,三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100%,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风险控制在当地,推动诉讼案件逐年下降。

记    者 | 许   梅 

通讯员 | 龚婵婵








●中国之治的检察担当!浙江检察干警热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浙江“窗口”检察官齐聚绍兴 研究打造“枫桥检察,控申为民”品牌!

●浙江日报:检察官所接触到的“陈念”和“魏莱”,如何给他们一束光?

●长三角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协作按下“快捷键”

●量刑建议精确到月!检察官小姐姐手把手教你适用认罪认罚从宽能宽多少——

●马云心中最好大学的法学院:新聘8名实务导师!来自浙江这些检察院——

●在全国八分之一的海岸线上,检察官们搞了一场“大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